红河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焦点关注
【资料图】
红河县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突出工程设施有效运行管护“建机制”,立足各方共建共管共享“聚合力”,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和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投入保障,完善县乡村三级共同投入机制,县级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实施,县级有关部门按工作职责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资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县级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有关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推进制度规章与标准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撑,研发推广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
科学谋划发展,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职能分工,从本县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可持续投入能力、农民群众现实需求等出发,科学划定整治范围,强化资金统筹、分类施策,扎实做好成本摸底、经费测算、资金分配等基础性工作,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将上级细化的政策一一落实到项目,将项目库的项目一一对接到政策,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资金使用全过程,加快已实施项目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资金等项目”现象发生。
注重动态跟踪,强化考核奖惩
健全“明责定责、项目储备、推动实施、绩效评估”全链条闭环管理举措,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与乡镇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及乡村干部考核管理挂钩。对各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通报、每年一考评,利用“红黑榜” 对各类“脏乱差”现象、不文明陋习及阻碍扰乱整治秩序等行为公开曝光,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
图片来源于红河县融媒体中心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