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 > 正文

全球微资讯!平凉既有“出圈”的朱彦军,还有“白皮如纸”的罐罐馍

2023-02-10 18:02:43 来源:二三里资讯

据平凉文旅:


【资料图】

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平凉市静宁县的农民工朱彦军,以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击败百人参赛选手,最终一举夺得亚军,一夜爆红全网;从节目本身延伸到对朱彦军本人乃至对平凉文化、美食的高度关注,舆论掀起的讨论热度持续。

平凉既有“出圈”的朱彦军 还有“白皮如纸”的罐罐馍。

好奇的网友们纷纷开始探寻:平凉人有痴迷的诗词爱好者,还有这些追梦者最爱吃的有名小吃——罐罐馍。

罐罐馍也叫罐罐蒸馍,是馒头的一种。相传,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后,过江时受到战死冤魂阻扰,诸葛亮又不忍心用人头祭祀,遂发明馒头为替代品。“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

在北方,尤其是甘肃,馒头也被称之为馍。而罐罐蒸馍,创始于汉唐时期。时光倒回,2000年前,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闻名世界的陆上丝绸之路拉开历史的序幕。在熙熙攘攘的丝绸之路上,平凉市泾川县的蓝家山作为要冲地段,大多数商客都要路过此地,并用水果、馒头敬献神灵,祈求旅途平安。

于是,蓝家山人民便用当地上等精白面粉,吸洁净山泉水和面蒸馍,销售给商人们供其食、用。而该馍长期存放后不馊不霉不变味的特质,深得过往商客喜爱。另外,放干的罐罐蒸馍用开水浸泡,如棉蕾试展,白莲初绽,加上白糖,比豆腐还好吃。除了食用,长久存放的干馍,泡软后还可以敷治一般的烧伤或烫伤。

因此,无论是中原、西北的过客商人,都把罐罐蒸馍视为旅途长备之食物,或探亲访友之佳品。

罐罐馍名满天下,据说是因为另一个传说。相传在清朝年间,康熙帝访贤路过泾川时,地方官员将民间蒸制的罐罐蒸馍贡上,康熙品尝后大加赞赏,并定为贡品,岁岁朝贡,“罐罐蒸馍”遂扬名天下。

历经2000年传承,罐罐馍已形成色、香、味俱佳的“面白如雪、香酥可口、柔精耐嚼、形似小罐”四大特色。

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罐罐馍之所以久享盛誉,关键在于它制作工艺的精细。根据平凉市泾川县政府有关罐罐馍的记载显示,罐罐馍采用当地优质精粉,精心蒸制而成,其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和面、发酵、揉制、醒面、二次揉制等21道工序,从磨面至出笼需历时36小时。

作家、中国西王母研究院院长张怀群在《罐罐蒸馍》中写到:平凉市泾川全县,唯有县城近郊的水泉寺、阳坡、兰家山、后沟、田家沟门几个村庄的祖传世家才可蒸制。蒸馍熟后形如小罐,靠的是城郊四五个村的井水,用别处的水却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成功。外地如要引此专利,除非大将平凉市泾川的水、泾川的土、泾川的温度湿度一并引了去……

由此可见,罐罐蒸馍,普天之下,唯平凉泾川独有。到了平凉,除了欣赏诗词,万不可忘了尝一尝,并带走几个罐罐馍。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劳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